杨雪琴加入了一个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研究计划。
3年前她第一次听到“队列研究”这个词时,毫无概念,以为是指看病排队。她和爱人都是中专学历,从没与这些“高大上”的词汇沾过边。
在带着大儿子到新华医院儿童随访中心的2年间,她才明白——所谓“队列研究”是对相当大的人群长时间跟踪、分析,不直接对参与者有利,而是对未来的人有利。
去年,当杨雪琴怀上第二个孩子,她再次决定加入另一项大型队列研究——“千天计划”。
她说:“人家说生孩子相当于带了没说明书的大件回家。我想这说明书肯定是越细越好,就算对我们孩子没啥好处,也算是对社会尽点责任吧。”
这话足以令新华医院儿童随访中心随访员柯小川感动。“毕竟,能这样想的人还是少数。”
长期以来,我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落后于西方——因其耗时极长,动辄10年甚至50年,只能“前人栽树、后人乘凉”;同时也与大众对科学研究的认知度、社会责任感息息相关。
杨雪琴的大宝参与的优生队列研究,是2012年启动的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前瞻性研究项目,是当时国内最具规模的出生队列之一,旨在探究生命早期各种环境及遗传因素对儿童疾病和健康,乃至成人期疾病和健康发生发展的影响。
而二宝参与的千天计划由新华医院启动于2016年,更为聚焦生命早期的1000天(即母体受孕到出生后2岁),是探索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发育源性疾病队列研究。即在对随机样本跟踪的同时,针对高危人群进行跟踪,更易发现疾病与某些因素的相关性。
“近年的国际健康理论认为,生命个体有个关键的‘1000天’,始于受精卵,持续到出生后2岁。在这1000天里发育不良,相当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成年后,再好的生活习惯也无法改变倒计时的进程。”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解释,“我们希望搞清楚这1000天到底发生了什么,然后找到早期解除引爆的方法。”
这意味着,必须积累起超大的样本量。千天计划的招募目标是10万人,而从2016年6月起步至今,人数刚刚超过50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