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城冰箱价格联盟

大决战!雷布斯和董小姐这次的竞争与10亿赌约无关……

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
  • - -
楼主

文 /  彭梁洁 、水木然 来源:华商韬略(ID:hstl8888)商业洞察、华夏基石e洞察


雷军和董明珠之间的竞争,与10亿赌约无关,而是作为互联网文化产物的小米,与传统制造业起家的格力......


01


醉翁之意不在酒


雷布斯和董小姐再次隔空同框。


继2015年董明珠宣布做手机,进军雷军所长之后,近日,小米旗下“智米”也推出了空调,抢占格力的地盘。


紧接着,大家将视线不约而同地转向董小姐——她正在忙着为格力每位员工发放1000元的高温补贴。


这几年,董明珠和雷军的每一次大动作,当初的“十亿赌约”基本上都会被旧事重提,顺道预测一下谁会成为赢家。


那是2013年12月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,也成就了雷军和董明珠这对CP。


当时,雷军本是玩笑:“五年之内,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,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。”


而董明珠直接把筹码加到十亿,回应也火药味十足:“我们有23年的基础,把马总(马云)请进来,世界就属于格力,你只有一半,不行的。”


彼时,格力当年空调销售额为1200亿元,连续8年坐稳世界空调销售冠军。全球销售空调1.5亿台,每三台中就有一台是格力。


而当时的小米成立仅有三年,当年销售额为300多亿,虽然发展势头正盛,但其“三零”(零工厂、零渠道、零店面)策略却是董明珠瞧不上的。


如今,小米已不是当年的小米,格力也不再是当年的格力。


2014年登顶之后,小米手机目前已被甩出国内手机份额前三;格力营收额也在2015年遭遇滑铁卢,被死对头美的赶超。


实际上,随着2015年董明珠单方面宣布“雷军涉足房地产,已不符合赌约条件”,赌约已经不了了之了——何况它本来就是个玩笑。


这几年,雷军和董明珠都开始“不务正业”,而背后却并非无逻辑可循。


虽然赌约已经失效,但小米和格力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才刚刚开始。从手机到空调,业务的重合并不是较劲,二人都剑指一处——智能家居。


02


这些年,小米和格力都干了啥


2015年,董明珠宣布格力要做手机了,并放出“格力手机要卖一亿部”“分分钟超过小米”的豪言。


而最终,格力手机不仅销量惨淡,董小姐把自己头像做成开机画面、员工把内销手机挂到网上出售等花边新闻更加成为坊间笑谈。


实际上,格力手机实验的失败只是战术上的,从战略上来说,董小姐没有错。


当时,智能家居概念正盛。跟很多电子电器公司一样,格力要做手机,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

董明珠真正看上的,是智能家居市场,而手机作为连接人与电子设备的接口,实际上发挥着遥控器的作用。


把这核心的遥控器交给别的手机厂商来做,心高气傲的董明珠不会服气,况且就战略布局来说,也是不划算、不明智的。


这对CP在这一点上眼光还是一致的。


在2014年的互联网大会上,雷军就提出了这一点,“我认为未来手机可以连接我们办公室、家庭、个人的各种各样的设备和传感器”。


雷军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
电视、路由器、电视盒子、空气净化器、智能手环、净水器、体重秤……小米产品遍布智能家居的各种应用场景。


2016年,小米正式推出“米家”,承载旗下自有产品以外的生态链品牌,完善智能家居生态链。


IH电饭煲是米家的首款产品,跟日本三洋公司合作推出。而那一年,格力的大松电饭煲也面市了。


大松是格力旗下的子品牌,除了电饭煲,还有空气净化器、消毒柜、电扇、电水壶等小家电,与晶弘冰箱、格力空调等共同构成格力的全家电王国。


而除了家电领域,汽车作为智能家居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,董明珠和雷军无疑也不会错过。


2016年,格力发布公告,计划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,这是一家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和整体研发的公司。


最后,这次收购以银隆董事会未通过审议而告终,董明珠的汽车梦碎。好在珠海银隆表示,未来会继续与格力展开合作,为董明珠留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

一个月之后,董明珠就携手隔壁“老王”(王健林)和“老刘”(刘强东),共同以30亿入股珠海银隆,实现了“买买买”的梦想。


而就在上个月底,网上流出北汽高管一行参观小米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的照片,随之,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现场图进一步曝光,引发众多猜测和遐想,小米也要“开车”了?




03


两种力量的较量


当年那个诞生“十亿赌约”的现场,小米和格力,雷军和董明珠,二者背后所代表的互联网模式和传统制造业,这两种力量的正面交锋,就已经有了苗头。


“虚拟和虚拟”、“实体加实体”是那场评选给小米和格力的判词,而两人的赌约,让这两种形态用对抗的形式展现出来。


如今,当雷军和董明珠共同瞄准智能家居,并以此打出“中国智造”的招牌时,这两种力量背后的商业逻辑,又将以何种方式呈现?


小米是雷军互联网思维的实验田。作为互联网行业教父级的人物,雷军将前半生所知所学悉数押注于此。


雷军做小米的逻辑是:从硬件(手机)切入,积累粉丝,并以用户为中心,打造他的智能家居生态链。


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,也是小米跟一般手机厂商的根本区别所在——雷军不靠手机挣钱,而是靠增值业务盈利,拿1亿米粉计算,每人在小米商城消费10元,那就是10亿元的收入。


手机是积累粉丝的工具,却也是他生态帝国的根本。


举个例子,小米手机就相当于微信——微信是免费的,它的盈利来源是基于此的流量变现。


只是手机不像微信,它是个硬件,不可能免费,那就照成本价给你好了——小米手机的低价策略也正源于此。


硬件有了,用户有了——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,生态圈布局起来就容易了。


而成立于1991年、以空调起家的格力,得以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版图,是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。


在电商时代,格力凭借自主研发、技术创新、对“千分之一维修率”高质量的坚守、以及董小姐这位网红的营销,能继续屹立不倒确实不易。


这两种逻辑并无高下之分,但也各有优势和弱点。


“饥饿营销小王子”是对雷军的调侃,而如今,渐渐成为小米最大的槽点——是真的缺货啊。


这背后,实际上反映出小米没有自己工厂的尴尬,而更深层的,是对供应链掌控能力的缺失——而这也是前述董明珠所说的,小米缺少的“另一半”。


另一方面,雷军遇到的问题和微信是一样的,在于关键性的盈利模式。


对于用户来说,就像微信是用来聊天的,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、社交娱乐的,非让我用手机的增值服务,就像用微信买东西,不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,这也是微信商城做不下去的原因。


而董明珠面临的问题也并不轻松。


在业务上,空调市场可能见顶,而主业之外的小家电业务不温不火,让格力多元化进程步履维艰。


手机和汽车业务,成为董明珠最后的筹码。


好在,留给雷军和董明珠的还有时间。


04


从雷布斯到苦行僧,从格力女王到董小姐


说起董明珠,人们常用一个“狠”字。


“桃花过处,寸草不生,金钱落地,人头不保。”2013年在央视《开讲啦》节目上,主持人撒贝宁用来形容董明珠的精明强悍。


“哪里有董明珠,哪里就有业绩。”这是对董明珠在江苏、安徽初战告捷的评语。


1996年,空调业凉夏血战,时任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宁可让出市场也不降价,宣布拿出亿元利润的2%补贴给经销商,保住了第一的市场份额。


如今跟雷军打赌并直指小米痛处、想方设法都要买下珠海银隆、高调抵制“野蛮人”对格力的入侵,风采不减当年。


如今,董明珠多了一个网红身份,因为言辞犀利,她的一举一动、一句话都能成为头条,这也让她颇具争议。


对自己非常苛刻,是二人的共同点,这也是完美主义者的通病。


雷军大学时期便以乔布斯为偶像,在武汉大学提前两年修完学分;董明珠打小就对自己要求甚高,每门功课都要求优秀。


成名之后,雷军是圈子里有名的劳模,而董明珠也留下了“25年没休过年假”的传说。


如今,布局智能家居,扛起“中国智造”的大旗,是雷军和董明珠共同的理想。


这个理想,对雷军来说,是一个技术狂热者用于自我实现的证明,而对于董明珠来说,更多则是传统制造业起家的老牌企业家的一份民族荣誉感。


殊途同归。


而雷军和董明珠都已经没有了退路。


二人作为公司的符号和精神领袖。雷军就是小米,董明珠就是格力。


雷军就像一个好学生,大家都知道他成绩不错,可是每次关键性大考都发挥不好。他太需要用小米来证明自己了。


而对于董明珠来说,当年定下2018年格力营收2000亿的目标兑现在即,大家都在等着看。


董明珠如今已过花甲之年,仍然坚持:“为什么要怀疑自己,我从来没有判断失误过。手机也是一样。”


在退休之前,董小姐似乎憋足了气,一刻不松懈,一直在坚持中。


最后关头,董小姐放出了大招。据报道,入主珠海银隆后,董明珠目前已经豪掷800亿,强势扩张新能源汽车版图。这相当于格力2016年总营收的近五分之四。


格力和小米,一个是根深蒂固的“强势者”,一个是飘忽不定的“得势者”。他们代表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两端力量。互相喊着打倒对方,又似乎心心相惜。在这场革命的大结局没有到来之前,我们只有见贤思齐,见不贤则内自省。


05


中国企业的变化趋势


首先,中国传统企业基本上所有商业模式已经失效,中国经济在“质变”,商业逻辑正在推倒重建。


第一大特点就是:分散和强化。“价格”曾经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,我们什么都靠价格竞争,在海外更是这样。而传统大规模、低要素成本的模式已经失效,今天在中国各行各业已经开始细分化,将更加垂直化和细分化,分工和定位必须更加十分明确,企业才能站的稳脚。每一个企业都要思考“差异化”在哪里?


第二大特点就是:跨界和互联。行业之间的边界已经没有了,小米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公司,也是因为它的跨界打劫。只是因为产品基础太差,最后又脱节了。


互联,既是不同企业、不同行业的互联,也是用户跟企业的互联。传统的销售,有总经销商、区域经销商、分销商、零售商,层层传递。方太与网易牵手,摩拜单车与京东相互推广等等跨界合作,可以说是当代营销的一大特点,未来不会仅限于两两合作的,将有更多企业品牌跨界牵手合作。


第三大特点就是:供应链逆袭。以前是工厂先做研发,大量的生产出产品,然后再通过各级经销渠道销往全国,而今后是消费者先向工厂下单,工厂必须消费者需求去做定制化和个性化生产。现在是供应链开始逆袭,先有消费再有生产,各种预售、私人定制模式的商业模式已经初具规模。而小米的预售其实就是这个道理,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消费需求。


所以:无论多么前瞻的商业模式,没有优秀的产品做根基,依然随时倒塌。


第四大特点就是:产品的品牌化。我们产品有40%的业务是来自于海外,其中有一半是OEM(贴牌生产),我们必须向OBM(自有品牌)转型,而中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足以去做品牌了,那些没来及转型的,基本上都宣布破产了。



那么,未来企业是怎么样的呢?


  • 产品中心


企业所有的组织结构围绕着用户来设计,现在的企业都是管理部、生产部、销售部、人力资源部等等,既然未来以用户为中心,就须要有一个产品中心,产品中心必须跟消费者直接对接,它应该设有客服、物流、展示、售后等分支,它将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。


  • 电商化


正是由于跟消费者的直接对接,所有今后的企业很容易电商化,今后淘宝、京东这种平台不再是企业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,而是通过用户和企业的对接平台,完善支付和物流系统,自建一套电商渠道。


  • 大数据系统


对于今后的企业来说,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自己掌握的消费数据。


通过大数据,可以知道细分的消费者群体的细分喜好,甚至洞察消费趋势。而且数据化的管理,将使我们的仓储、物流成本大大降低。


  • 平台化


平台化是目前企业发展的又一大特征。建立自己的平台,来解决订单、支付、客服、物流、售后等问题。因为平台具有扩张性,相当于建池塘养鱼,一旦成为一个生态体系,就会自我繁殖。


  • 薪酬体系


以前企业给员工发工资,以后是消费者给员工发工资。因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好之后,消费者的体验用户会直接决定着一个员工的价值。


总之,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。前2年还在说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,现在概念已经悄悄地转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了,这也是行业细分后一种结果。无论你是“向来强势”还是“一时得势”,如果不能真正的顺时势格局,很快会被打回原形!

转发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吧!

事业合伙人、薪酬绩效、运营管控与执行力管理咨询培训及其它业务合作:18613018800(手机及微信)


举报 | 1楼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