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 | 罗大伦 图片 | 网络 编辑 | 云少
我在看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的《理瀹骈文》的时候,不禁赞叹吴师机的功夫之深,他说他开始也不大自信外用药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,能和口服的效果相比吗?他自个儿也不是那么自信,后来,在经过治疗几万例患者之后,他对自己开始自信了,他的结论是外用药物,和口服的效果是不相上下的。
吴师机主要是使用膏药,把药直接贴在身体的表面。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专研外治的事儿呢?原来,他认为,世界上医生的水平不一定都高,如果遇到的差的医生,开的药物不对症,结果,服下去以后,这药可就不听你使唤了,要经过肠胃,经过身体的气血循环,走那么一大圈才出去,此时患者就只能挺着。可是,如果是外治,把药物贴到身体的表面,如果感觉不对了,立刻取下来,则影响会小得多。当然,这说的是万一的事儿,万一遇到了庸医,这是伤害小的办法。吴师机的另一个想法是:这个脏腑在体内,到底是哪里有病了,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,这个药物能到达哪个脏腑,也是要看用药的功夫的,这如果要是水平不高的话,那可就是瞎子摸象了,很容易出错的。可是,外治就容易一些了,经络我们是能够看到的,我们把药物直接贴到这个经络的体表,这样就不必绕弯子了,直接起作用。
总之吴师机想出了很多理由,来支持他的外治理论。但是很遗憾,后世继承的少,现在我们只是使用吴师机的部分理论和方法,绝大多数都不怎么用了。
吴师机对此有很丰富的经验,根据文献记载,他当年居住在乡间,因为疗效好,普通老百姓纷至沓来,最多的时候,吴师机一个月看了两万个患者(萝卜吐槽:我实在不知道是怎么看的……)!门口河道里面的船一个挨一个,都是来看病的。最后吴师机应付不了,自己差点累病,只有规定每天只看多少人。
吴师机的理论之一,就是上中下三焦分治,用药的方式不同。
我在看了吴师机的书以后,也学习了这个观点,对于中下焦的问题,多用泡脚的方法,因为人的肝、脾、肾等经皆起于下焦,用泡脚的方法,药物可以直接进入经络。
给大家举个例子:
本来是非常好的人,业务骨干,可是这样很多工作都无法参与了,这其实也是国家的损失。
于是我给他分析了病情,认为他的病在中下焦,是厥阴肝经的病,是本来是有外邪,但是没有向外提发出去,留在了体内,形成了寒热错杂的格局,我对他说,就用泡脚的方法吧。
乌梅丸我在前面的博文里面讲过,这是张仲景用来治疗“久利”的一个方子,是寒热并调的,专门治疗寒热错杂之症,而这种复杂性的慢性腹泻,大多数都是寒热错杂,并不能专门用一个寒药,或者专门用一个热药来调理。这个方子我使用的很多,效果非常的好,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像这种经方,居然全国没有什么药厂生产,我感觉非常的遗憾,估计去日本,药店里面一定能够买到,又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宣传月了,总担心以后这些东西都是日韩的了。现在国际上中药的买卖,据说日韩已经占百分之八十多的份额了。虽然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共同拥有的,但是,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是人家外国人在买卖的时候,心里还是不大舒服。
慢性腹泻,在西医里面分类复杂,比如肠易激惹综合征、溃疡性结肠炎等,西医的解决方案不多,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难以治愈性疾病还是无法治愈性疾病里面了(我没有核实,听肛肠医院的同仁说的),总之效果不是很好,我看美国的《豪斯医生》,里面有个患者问豪斯医生,慢性腹泻怎么办?豪斯医生告诉他抽雪茄烟,来分散注意力,本来我对这个剧充满了敬意,但是豪斯医生的这番话让我大跌眼镜。其实,我们中医用这个乌梅丸的思路,效果确实不错,我使用至今,无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之久的慢性腹泻,最后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痊愈。回想下来,似乎还没有一例失手的。
曾经有位央视的编辑,常年腹泻,进入地铁,空调一吹就要泻,所以上班都成了难事,也是这个思路,很快就痊愈了,也是非常的感激。
张仲景的乌梅丸给我们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,就是寒热并调,我们并不知道你的肠中出现什么问题了,但是,我们知道你身体出现了热和寒两种情况,那么我们就分别用凉药和热药来分别应对,身体寒热状态消除了,自己就解决了肠中的问题。
因为乌梅丸这个方子熬出来味道特别的难喝,所以用泡脚的方式大家非常接受,我估计熬成膏药贴在腹部效果也一定好,但是没有使用过,因为大家怕脏。就这样我一直用泡脚的方式给大家用来着。
吴师机还有一个理论,是下焦的药,可以“坐”,就是把药放在可以坐的地方,这样药气可以从下焦而入,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思路,我看了以后叹为观止。总之,中医一旦明白了里面的道理,运用起来可以复杂多变,灵活妥帖。
顺便说一句,我用的只是乌梅丸的思路,并没有用原方,因为我们借鉴的只是医圣的思路,大家不要拿来乌梅丸的原方就用,如果有此类问题,需要找当地的医生,根据这个思路分析一下。但是泡脚的方法,是我想要推荐给大家的。
本文版权归“罗大伦频道”所有,欢迎分享与转载~
友情链接